宿州酒店火灾后受损检测鉴定报告房屋受损检测鉴定报告,通过采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房屋质量,尤其是其结构质量进行检查和性能测定,检查房屋结构的损坏情况,判断房屋的安全性和使用期限,从而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在检测时,如发现房屋有危险迹象,则通知委托人及时进行房屋安全检测,发现房屋有危险点,通知委托人及时排险。
一、本公司房屋受损检测鉴定报告项目实例展示:
1 工程概述
某大酒店为五层框架结构,其一层后部为地下仓库(其上为路面) 。该建筑于1990 年竣工,使用中将一层出租,作为商业门面用房,其内堆满纸类用品,二层以上为酒店,于2016 年11 月3 日凌晨发生火灾,火灾开始于该楼一层⑥轴交Y~ Z 轴处,然后迅速蔓延至全楼层后半部分,并将二层部分玻璃幕墙熔化,但并未引起二层室内燃烧,火灾燃烧时间为12 h ,直至中午12 点火势才得到控制。
2 结构受损与分析
因燃烧发生在层及其后地下仓库,故层及其后地下仓库的楼面梁、板和柱损伤十分明显。柱上抹灰层普遍炸裂、脱落,部分柱的混凝土保护层出现龟裂, 个别柱烧伤程度达到30 mm;梁底保护层普遍烧酥,梁底部位损伤为严重,梁侧面烧酥程度较底部轻,但出现大面积龟裂和裂缝,剥开裂缝发现,少数裂缝深入梁核心混凝土,个别梁烧伤十分严重,其刚度明显降低;楼板的板底混凝土普遍烧酥大面积脱落,钢筋也出现大面积外露现象。从火烧作用的范围来看,第二层及其上楼层板几乎无损伤,只有部分玻璃幕墙受热熔化,其主要原因是不同构件接触火苗的部位不同、受火面大小不同和构件自身的薄厚不同所致。对该建筑墙体检查时发现,层因火灾而引起的裂缝较多,大多数裂缝都贯穿墙体两面,大裂缝达10. 0 mm ,裂缝走势和分布无规律可循,但水平向裂缝很少,部分门窗洞口出现裂缝。由于外墙被从层窜出的火苗直接烧烤,其变形较内墙较快且大,裂缝也比内墙多。
根据DBJ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用取芯法对部分混凝土构件进行了现场随机抽查检测。共钻取了10 个混凝土构件的12 个芯样,其中芯样未成型及断裂共7 个,混凝土芯样试验时已切除受损部分,未受损混凝土强度小值(22C柱) 为11. 8 MPa ,大值(32C 柱) 为26. 3 MPa ,混凝土强度离散性较大,部分芯样不成型,无法确定不成型芯样的混凝土强度,因此无法按批综合评定混凝土强度。
3 鉴定评级
3. 1 构件等级评定标准
一级轻度损伤:混凝土构件表面受热温度低于400 ℃,构件表面颜色无明显变化,钢筋保护层基本完好,无露筋、空鼓现象,除装修层有轻微损坏外,其他状态与未受火结构无明显差别。
二级中度损伤:混凝土构件表面受热温度约400 ℃~500 ℃,混凝土构件表面颜色由灰色变为粉红色,有空鼓现象,混凝土表面龟裂,用中等力锤击时,可打落钢筋保护层,构件表面有局部爆裂,其深度不超过20 mm。混凝土表面有裂缝,纵向裂缝少,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力损伤轻微。
三级严重损伤:混凝土构件表面受热温度约600 ℃~700 ℃,钢筋保护层剥落,混凝土爆裂严重,深度可达30 mm ,构件空鼓现象较为严重,用锤敲击时声音发闷。混凝土裂缝多,纵向、横向裂缝均有,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力局部严重破坏。混凝土表面颜色呈浅黄色,有局部烧坏。
四级危险结构:混凝土构件表面受热温度达700 ℃以上,构件受到实际性破坏,有明显的火烧融痕迹。钢筋保护层严重剥落,表面混凝土爆裂深度达30 mm 以上,构件混凝土纵向、横向裂缝多且密,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力严重破坏。
3. 2 火灾温度推定
根据现场残留物和混凝土构件的烧损程度,推定该建筑内火灾时受火区高温度约在600 ℃以上。
3. 3 混凝土构件评级
本次对该建筑受火区及临近受火区的过烟区混凝土构件,逐一进行检测,该建筑共检测二级柱9 个,三级柱9 个,四级柱1个;一级梁1 个,二级梁14 个,三级梁23 个;一级板1 个,二级板17 个,三级板5 个,四级板1 个。根据每个混凝土构件损伤情况的不同,对每个构件进行评级,该评级为混凝土构件受火灾后对构件产生影响的等级评定,不是原设计混凝土强度评级评定。其中评定为一级的混凝土梁、柱和板占检测构件总数的2. 5 % ,评为二级的混凝土梁、柱和板占检测构件总数的49. 4 % ,评为三级的混凝土梁、柱和板占检测构件总数的45. 7 % ,评为四级的混凝土梁、柱和板占检测构件总数的25 %。
3. 4 砌体构件评定
5262A 墙体上的裂缝加大,52A2B ,52B2C ,52C2D ,52D2E 等墙体窗口两侧均出现竖向裂缝,产生裂缝的位置评定为危险点。
4 结论
1) 该建筑因受到火灾的影响,受火区混凝土构件强度明显降低,应进行加固处理。
2) 混凝土强度。离散性较大,部分芯样不成型(部分混凝土构件内部有裂缝) ,无法确定不成型及断裂芯样的混凝土强度,因此无法按批综合评定混凝土强度。
3) 混凝土构件损伤程度。从混凝土钻取芯样判断,受火区混凝土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混凝土损伤深度小的构件基本没有损伤,损伤深度大的已达到30 mm ,混凝土损伤深度过大,将严重影响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降低构件的承载力。少部分混凝土构件内部有裂缝,芯样有顺芯样裂缝,大部分芯样斜向断裂,该裂缝表明构件的混凝土受火灾影响严重已不成为整体。混凝土梁、板露筋,影响构件的耐久性,应进行处理。
4) 承重砌体部分。因火灾造成部分砌体产生较大裂缝或裂缝加大,构成局部危险,应对出现裂缝的承重墙体进行加固处理。
5 建议
该工程处理时,应对每个构件进行检查,根据构件的实际情况,进行结构验算,按验算结果和受损等级进行处理。
1) 对一级轻度损伤构件:将其表面粉刷层或表面污物清理干净,重新进行装修粉刷。
2) 对二级中度损伤构件:应将烧松散的混凝土除掉,存留的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在其表面涂刷混凝土界面剂,然后填补比原设计高一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做成完好表面,保证钢筋不受锈蚀。对混凝土表面的细小裂缝,可采用素水泥浆或结构胶灌缝,灌缝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裂缝宽度和深度,水泥选用膨胀水泥或自应力水泥。此类构件在外部装修之前,应验算剩余承载力,如与原构件设计承载力相差5 %以上者,应对构件进行补强设计。处理构件时必须保证安全,防止发生新的破坏。
3) 对三级严重损伤构件:因火灾后构件承载力有不同程度降低,应根据剩余承载力计算结果,按等强度原则进行修补。根据结构位置、施工条件的不同,采用喷射混凝土或安装模板进行施工。应将烧松散的混凝土除掉,存留的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新旧混凝土之间涂刷混凝土界面剂,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后加钢筋及混凝土应符合现行规范要求。处理构件时必须保证安全,防止发生新的破坏。
4) 对四级危险构件:构件受火烧时间长,火灾温度高,结构受到实际性破坏。构件已在火灾时失去稳定性,且失去修复的可能性,应予拆除,另行更换新构件。拆换构件时必须保证安全,防止发生新的破坏。
5) 对出现裂缝墙体,建议采用双面钢筋网抹灰或加设扶壁柱进行加固处理。通过上述方法对该房屋进行加固后,可满足该房屋继续使用的要求,同时大大缩短了该房屋恢复使用的时间,节省了大量的工程费用及其他金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房屋受损检测鉴定报告--建筑结构的灾后检测鉴定内容如下:
建筑结构加固前的检测十分重要,它可以避免加固中的盲目性。但是,通过捡测所作的鉴定只能大概地确定结构的现状。为此,鉴定检测工作必须尽可能多的调查、实测资料, 以便对结构的现状作出较客观的判断。
1.1资料的收集即对建筑物的情况详细地进行调查,包括建筑结构图纸、建造年代、上部结构概况、基础结构及地质资料、荷载状况、施工概况等。
1.2现状的检测具体到建筑结构材料的检测,主要有:
1.2.1回弹法:用回弹仪弹击混凝土表面,由反射面的硬度决定回弹值。在混凝土表面存在石子、水泥石和水泥胶体,当水泥标号较高时,水泥石强度高,回弹值也高,混凝土强度也高。 .
1.2.2拉拔法:通过专门的工具锚人混凝土中,通过扰压强度推算抗拉强度以评定其质量。
1.2.3超声法:在正常混凝土中弹性模量与强度有稳定的关系,超声波通过发射、接收装置测出波速,波速可以通过材料弹性模量进而评定其强度。
1.2.4钻进法:在恒压下用等速冲击钻钻入混凝土表面,由钻进速度确定混凝土的内在质量。
1.2.5岩芯取样法:是一种较好的强度测量方法,但取芯太小影响测量. 取芯太大易加大损害。
1.2.6动力法:通过激振或脉冲动测出结构的动力特性,由频率可以确定弹性模量, 进而评定其强度:
1.2.7现场结构加载试验:是一种费用较高的检测方法,一般要加到超过设计荷载的5%~10%,但要小于极限荷载,否则易引起结构损坏。
1.2.8敲击法:回弹法和钻芯法是基本的检测方法,可以定量地测出混凝土的强度变化数值。由于这两种方法的检测点有限,而结构各部位的火灾温度相差很大,且没有规律,所以当测得数据后,在具体确定加固范围、加固深度时,又往往采用敲击法验证。
上述方法, 由于检测工具、操作方法等原因, 检测结果往往有较大差异, 需要采用“ 综合评定”和一对比评定” 的方法来提高检测效率和可靠性。
1.3抗力的验算对现有结构的抗力进行验算以确定加固的水平
1、结构材料的现有强度, 火灾后要考虑材料的强度折减和沿截面分布
3、结构现有的实际刚度这对确定超静定结构的弯矩分布至关重要。
3、混凝土结构以实际配筋按规范验算抗力和提供允许荷载值用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时, 按砌体规范验算其抗力。
4、当结构无法测定其配筋时, 可根据现有荷载及结构裂缝和变形状况进行抗力验算各项资料及检测数据收集齐全后, 才能根据加固要求、结构现状的可能性、施工场地及条件、材料供应的可能性等, 作出鉴定结论。
三、房屋受损检测鉴定报告-火灾后混凝土结构鉴定房屋受损中的若干问题
(1) 注意事项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鉴定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火场温度与构件表面灼烧温度是两个概念,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火灾火场温度是一个非均匀的温度场,各区域的实际温度按本区域的通风条件和可燃物的多少确定;火灾升温和降温过程均会在混凝土结构中形成热应力,劣化材料的性能;支承条件对构件的耐火时间亦有影响,通常固支构件的耐火时间大于铰支构件的耐火时间。
(2) 分级 根据现场调查、检测和相应的计算分析,按照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损伤程度,把火灾后混凝土结构分为A、B、C、D 四级[1] 。
(3) 对策 对于火灾后安全性、使用性和耐久性较好的A 级混凝土结构,可不进行处理;对于火灾后安全性、使用性和耐久性稍有不足的B 级混凝土结构,应进行适当的修补处理;对于火灾后安全性、使用性和耐久性已存在明显不足,且已影响到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的C 级混凝土结构,应采取全面的补强和加固措施;对于火灾后安全性、使用性和耐久性严重不足的D 级混凝土结构,必须立即采取加固措施或拆除。对于C、D 级混凝土结构,在确定加固或拆除方案时,应进行结构全寿命经济分析,在考虑风险的基础上提出适合的方案。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方法包括 :直接加固法、广义加固法和综合加固法。
(4) 综合评估 混凝土结构的火灾除了对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使用性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外,还有以下不利影响:
火灾对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装饰层、配套钢构件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其与混凝土不同的耐火极限和热胀系数会导致火场区域以外的结构发生破坏,因而在进行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鉴定时,除了着火区域以外,还应对其它未受火灾灼烧区域进行对比性的调查和检测,以保证鉴定结论的准确性。火灾常伴有燃爆和化学泄露现象,其火灾残留物附着在混凝土表面,可能与混凝土中的水化物进一步反应,导致混凝土性质的劣化,发生二次灾害。在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补强和加固处理时,应将火灾残留物清理干净;在补强和加固处理后,还应进行适当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