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建筑抗震安全鉴定报告根据原设计资料和实测结果进行承载力验算,结果表明:周期、位移、振型、配筋均满足规范计算要求。
分析评估与加固建议
分析评估与加固建议
(一)抗震措施分析
房屋在梁柱配筋、柱轴压比、结构体系等方面满足鉴定标准要求。但部分框架梁箍筋为6mm,小于最小直径8mm,不满足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
抗震承载力分析
根据原设计资料和实测结果进行承载力验算,结果表明:周期、位移、振型、配筋均满足规范计算要求。
(二)抗震加固建议
房屋部分框架梁箍筋为6mm,小于最小直径8mm,不满足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建议粘贴碳布环箍加固处理。
房屋结构抗震性能鉴定
1、抗震鉴定条件分析
根据房屋加层扩建方案可知,本次加层扩建房屋结构布置变动,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DGJ08-81-2015)的有关规定,须对结构按加层扩建后的状态建立力学计算模型,并按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鉴定。
抗震验算时,房屋结构构件布置及其截面尺寸按房屋质量检测报告中检测与复核后的实际尺寸取值,荷载按实际调查结果取值。根据材料强度检测评定结果,房屋混凝土实测强度均达到原设计要求,计算时按原设计取值,即地上结构混凝土强度取为C30,钢材强度取为Q235;房屋钢筋强度按HRB335取值,箍筋强度按HPB235取值。
2、房屋结构抗震措施鉴定
翔荣机电2号楼加层扩建为五层混合结构房屋,其原设计考虑有抗震设防,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13),按照7度抗震设防措施的要求,对其结构抗震措施进行鉴定。房屋各项抗震构造措施能满足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
3、房屋结构抗震验算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13)的相关规定,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和弹性变形计算,对房屋进行了抗震承载力验算。计算时,按丙类建筑、7度抗震设防(0.1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特征周期为0.9s、上海IV类场地,将地上一层板作为嵌固层,考虑扭转耦联作用与偶然偏心,在结构的两个方向分别考虑水平地震作用,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和弹性变形计算,计算振型数取15个,周期折减系数取0.7。
4、房屋结构抗震性能的综合评定
抗震鉴定结果表明,加层改造后的房屋保留结构抗震性能综合评定为不能满足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13)的要求,需作必要的抗震加固处理。
房屋、厂房检测鉴定依据:
1. 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
2.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3:2007);
3.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4.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5. 《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2008);
6.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GB50292-1999) ;
7. 《建筑工程施工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2.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
1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14.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15. 业主的工程质量检测鉴定委托书。